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上海氫燃料電池展獲悉,10月31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發布了國際首次氫燃料電池整車極限火燒試驗數據,試驗證明,即使氫燃料電池整車發生火災也不會爆炸。該次試驗的數據將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設計、制造,以及安全升級等方面提供明確的指導作用。
國內首個國家級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已建成投用
會上,中國汽研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劉安民作《氫安全技術及裝備開發,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汽研路徑探索分享》主題報告,詳細闡述了中國氫能產業發展與示范應用現狀,分享了中國汽研針對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安全問題提出的測試評價技術發展方針和氫能裝備布局規劃。
2023年1月9日,國內首個國家級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在重慶建成投用。中國汽研能源動力事業部副總經理鮑歡歡介紹,在重慶建成的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是我國的首個國家級氫能質檢中心,圍繞著氫能源汽車產業的零部件、系統到整車三個層面提供了檢測能力,并為氫能產業上下游,包括了制氫、運氫、加氫和用氫各個環節的企業對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也為國內的相關企業提供測試和評價的技術支持。目前,國家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以下簡稱:國家氫能質檢中心)一期建設基本完成,功能達到預期。
整車火燒試驗 為氫安全提供標準和依據
會上,中國汽研公布了2023年12月27日開展的國內首次氫燃料電池整車極限火燒試驗過程及數據。通過試驗模擬火災工況,從氫燃料電池汽車火災場景下主被動安全措施響應正確性與及時性、燃燒規律及速度、泄漏擴散特性、泄放風險等多個維度綜合評定氫能整車火災安全可靠性。
“需要明確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截至目前暫未有過自燃事故發生。”鮑歡歡介紹,本次整車火燒試驗的目的是探討在極限情況下,氫系統會不會爆炸,氫安全措施是否會啟動,同時對周邊有什么樣的影響。
根據試驗視頻顯示,本次以深藍氫燃料電池汽車為整車火燒對象試驗中,車輛的氫安全保障設計發揮了作用,泄壓閥在火情中正常進行了泄放工作,確保在過熱情況下不會發生爆炸。整個燃燒過程,是從車輛尾部首先開始,隨后逐漸蔓延至車輛中部和頭部;極端情況下乘員仍具有約5分鐘的應急逃生時間;射流火焰地噴出距離約為3m,車輛與周圍人員的安全距離約1.5m,泄放方向約4m。
“我們還聯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相關消防單位一起開展本次試驗,旨在將發現數據實驗的參量和特征等規律,能同建筑和消防聯動。”鮑歡歡介紹,通過試驗,能為企業的研發、制造提供改進、改型和優化的助力,以及技術問題的攻關,幫助氫燃料能源汽車更加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接下來,國家氫能質檢中心除了繼續提升氫能安全的測試能力外,還將針對整個氫能運用過程,如:加氫端、制氫端、計量等方面,以及商用車場景方面,加強技術研發和測試能力。為氫能源車的大規模使用,提供更多的助力。
重慶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環境優渥
“成渝汽車工業基礎比較完善,也有著充足的氫供應能力,有著優渥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發展環境。”鮑歡歡介紹,中國汽研打造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綜合運行監控平臺,突破氫泄漏監控難點并對潛在風險實行三級預警,能夠支撐整個重慶市,包括若干企業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預警工作。
據悉,中國汽研承擔了國家相關部委關于氫能安全產業鏈標準的相關研究工作,為工信部、國家質量監督總局等部委局的產業政策和技術標準的出臺提供支持。基于該數據平臺的反饋,一定程度上支撐國家和重慶打造“長江氫走廊”的重大決策,帶動整個氫能產業鏈的發展,還能為政策和標準提供優化依據。
氫能安全與裝備分會成立
會上,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氫能安全與裝備分會正式宣布成立。分會將聯合行業力量,推動安全技術研發與創新,構建安全標準體系,著力打造氫能安全技術創新平臺。通過“產-學-研-用”協同努力,推動氫能產業安全發展。未來,中國汽研將持續釋放分會的平臺作用,完善氫安全頂層設計、測試技術與裝備創新升級,整合行業資源,賦能氫能技術全球化推廣應用。
同日下午,專題論壇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安全風險論壇開展。本次論壇由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英美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汽研、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 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