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超碰国产精品,蜜桃福利视频导航,亚洲天堂高清,精彩视频在线看,欧美劲爆第一页

0

聯系方式

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招標中標

山東憑啥能拿到“首張車票”,率先搭上這趟新能源發展列車

發布時間:2021-04-19 11:23:18  
0

氫能具有零碳、高效、可儲存、安全可控等顯著優勢,可以廣泛應用于交通、工業、家庭用能等領域,已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的重要方向。近年來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山東,剛剛拿到氫能大規模推廣應用這趟新能源發展列車的“首張車票”——科技部與山東省政府于2021年4月16日在濟南簽署“共同組織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的框架協議”,這意味著山東成為全國首個氫能大規模推廣應用的示范省份(目前也是唯一一個)。


這項“全國首個”分量很重。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能源消費的增長和環保壓力的增大,推動能源消費向高效清潔轉型升級對于山東省和其他省份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山東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氫能產業,支持以骨干企業為主體,構建了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鏈,氫資源及產量豐富,具備發展氫能產業的基礎和優勢。


產業基礎堅實


山東省發展氫能產業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省內氫能產業骨干企業積極發揮創新主體作用,聯合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核心部件研發、系統集成及智能化控制、新一代高能效制儲運氫與新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體系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其中濰柴集團牽頭承擔了“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商用車產業化技術與應用”等多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正在建設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東岳集團建成含氟功能膜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正全面開展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為后續50kW級樓宇用熱電聯供產品開發及示范應用奠定技術基礎。


山東省發展氫能產業具有堅實的產業基礎,氫能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目前,山東省氫能燃料電池產業鏈覆蓋氫氣制取、儲運、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燃料電池汽車及配套產業全領域,重點企業(研究機構)超過120余家,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為全省氫能產業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山東省內一大批企業在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取得了較大的研究進展。濰柴集團建成了覆蓋“電化學-單電池-電堆-發動機-動力系統-整車”的全套研發試驗臺架、樣件生產和中試能力,具備了燃料電池全技術鏈和全產業鏈研發測試能力;已成功研發、生產40kW~100kW電堆和30kW~150kW燃料電池發動機等系列產品;建成并投產了年產能2萬套燃料電池雙極板、電堆和發動機的生產制造基地,正在建設膜電極的批量化生產能力。


在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開發研究方面,濰柴集團旗下的蘇州弗爾賽能源科技公司開發的燃料電池固定電源已實現批量應用;東岳集團掌握了全氟質子交換膜核心制備技術,生產的質子交換膜在國內具有一定優勢;煙臺冰輪、東德實業等企業在加氫站用壓縮機、燃料電池專用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等關鍵零部件的開發和配套上實現了有效突破。


在氫氣制備方面,華電濰坊、山東海化氯堿、明泉集團、萊鋼集團、泰鋼集團等企業具備良好的氫氣制取、儲存和利用基礎,在變壓吸附(PSA)提純技術與設備上已有布局。


氫能資源豐富


山東作為能源大省,具有豐富的氫氣資源,其中氯堿、焦化、冶金等行業副產氫資源豐富,年平均氫氣產量達260萬噸左右,居全國首位。近年來,圍繞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實現快速規模化發展。截至2020年5月底,全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685.5萬千瓦,居全國首位;風電裝機容量1379.6萬千瓦,居全國第四位。


隨著省外來電規模不斷擴大和省內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山東省面臨的電網調峰和可再生能源消納壓力越來越大。氫能的可存儲性和以燃料電池為代表的氫能發電技術的逐漸成熟,富余的電力可以有效應用于電解水制氫,具備大規模新能源制氫的良好條件,同時為電網調峰和可再生能源消納提供重要解決方案。


在可再生能源制氫方面,山東省已具備先行先試的良好條件和發展潛力。目前,山東多市已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東營依托鹽堿灘涂地光伏發電項目和漁光一體生態園光伏發電項目,試點示范可再生能源發電及電解水制氫;濰坊市濱海區正在開展10萬千瓦光伏發電制氫項目;青島市正在開展深遠海200萬千瓦海上風電融合示范風場項目。


重點在具有規模化鹽堿灘涂地光伏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地區,選擇具有一定規模和發展基礎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示范,積極探索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可再生能源制氫現實路徑,為規模化、市場化應用積累經驗、探索路子。

山東憑啥能拿到“首張車票”,率先搭上這趟新能源發展列車(圖1)

山東省各市氫氣產量(單位:萬噸/年)



濟南、淄博、濰坊、東營、泰安等地鋼鐵、化工行業發達,制氫能力突出。山東工業副產氫主要來源包括氯堿工業、鋼鐵行業等。副產氫氣資源豐富,可實現低成本、規模化制氫,打造氫能源制備、純化、儲運氫能源供給端產業體系,推進氫能源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供給系統示范應用。

基礎建設完善

山東省高速公路網絡發達,2020年底,山東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7473公里,沿高速擁有近150對服務區,客貨運量較高,2019年我省高速公路客車流量達到3.8億輛,貨車流量超過1.6億輛,貨物運輸輛超過14.6億噸,高速公路車流量平均超過150萬輛/天。利用原有服務區改造升級為氫能綜合服務區,開展氫能重卡推廣,有利于打造高速公路氫走廊。


根據《山東省高速公路中長期規劃(2016-2030年)》的規劃,到2025年底,山東規劃新增高速公路運營里程2500多公里,通車里程達到10000公里,密度達到6.4公里/百平方公里,里程在全國保持在前五位,路網密度將達到第二位。到2030年,全省高速公路網實現“九縱五橫一環七連”布局,總里程約8300公里。按照《山東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35年)》規劃,到2035年,全省路網總規模達到9000公里,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高速公路通道進出口增加到27個,與普通干線公路和城市主干道路高效銜接,形成“九縱五橫一環七射多連”網絡布局,力爭實現通道內均有2條以上貫通的高速公路。


港口建設發達,海洋交通運輸量大,內河航運網絡建設趨于完善。山東省沿海港口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形成了以青島、煙臺、日照三大港為主要港口,威海、濰坊、東營、濱州等地區性重要港口為補充的沿海港口群發展格局,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綜合實力居沿海省份前列。海洋交通運輸業是山東省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柱產業,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16.9億噸,同比增長4.9%。其中,外貿吞吐量累計完成9.3億噸,同比增長5.0%;集裝箱吞吐量累計完成319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0%,山東省港口吞吐量位于全國第二。2019年山東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實現16.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100萬標箱,吞吐量總量居全國沿海省份第二位。


產業政策領先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將其作為超前布局先導產業、搶占新能源技術制高點的重要領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很多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目前,已出臺《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等氫能領域相關省級政策4項,《山東省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辦法》也即將出臺,出臺地市級政策15余項,特別針對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出臺了政策性文件,解決了加氫站行業監管、選址、經營許可、建設運營補助等實際問題,為全國加氫站建設管理探索了路子;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層面氫能產業聯盟——山東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聯盟,正在積極創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


山東省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啟動編制、并出臺第一個省級氫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氫能產業從工業化走向生活化,適時開展氫能社區、氫能園區建設工作,探索在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建設布局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供熱設施。通過推動氫能產業與傳統產業良性互動發展,促進氫能產業與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融合發展,不斷擴大氫能在全社會多場景應用,構建新型氫能產業生態,倡導清潔低碳發展理念。


山東省在行業標準規范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21年1月底,已發布《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運營規范》《車用加氫站運營管理規范》等9項氫能產業地方標準,另有《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空氣過濾 通用要求》等4項地方標準已完成立項。另外在氫氣制備、加注、應用領域,已制定相關企業標準50余項。


典型示范意義


山東省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省,但能源消費中煤炭比重偏高、電力消費中煤電比重偏高的“兩高”問題比較突出。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在70%以上,在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原煤消費所占比例平均也在40%以上,且超過95%的發電機組為燃煤機組。經濟的快速發展直接帶動能源消費的快速增加,能源的消費總量已經超過生產總量,資源緊缺現象凸顯,且傳統能源的過度消費也引發了環境保護問題,能源緊缺與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制約山東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推廣氫能應用有助于緩解當前山東能源結構面臨的能源緊缺和環境保護問題。通過工業副產氫純化、可再生能源及冗余電力電解水制氫用于工業領域用能、交通領域終端加注、民用及商業應用,能夠有效提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例,有效降低傳統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


山東省是人口及能源大省,基礎設施齊備,氫資源豐富。充分發揮山東省的基礎設施和氫資源優勢開展“氫進萬家”示范工程,加快引導氫能進入居民能源消費終端,有助于激活存量資源,優化能源配置結構,為打造“氫能社會”奠定基礎。同時,發展氫能產業有助于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能夠有力支撐經濟循環主體,進而推動山東省產業轉型升級。


可以說,在山東省率先開展“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不僅會對山東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轉變帶來新的機遇,也對全國其他省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頔


全國人大代表王鳳英:“新能源+智能化”將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圖2)

掃碼關注HFCE氫燃料展官方微信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65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