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6 月 13 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消息稱,為貫徹落實《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 — 2035)年》,6 月 9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國家能源局科技司組織召開推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系列座談會(第三場)——推進氫能在電力領域示范應用專題座談會。
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以及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華能集團、國家電投集團、三峽集團等機構參會。
會議重點研究了氫電耦合、氫儲能和燃料電池綜合能源供應相關政策,以及標準規范制定、核心技術裝備創新等情況,并對推動氫能在電力領域的應用提出意見建議。
隨后,氫電耦合、氫儲能和燃料電池綜合能源供應,迅即被外界視為氫能在電力領域示范應用的三大重點方向。
所謂氫電耦合,就是氫能和電能互相轉化、高效協同的能源網絡。能源轉型下,氫電耦合站上風口。氫電耦合是實現 100% 可再生能源消納、100% 零碳電力供給的重要手段。
基于新能源行業以及國家戰略的重大需求,氫電耦合系統通過自主設計各類制氫儲能設備及提供相關軟件服務,可實現高效率、大容量、智能化制氫,從而有效解決如何制備零排放的綠氫這一問題,高效生產綠色氫能源,有效提升新能源發電系統的能源消納比例,支持我國可再生能源和氫燃料電池產業協同健康發展。
在此背景下,近日,寧波慈溪氫電耦合直流微網示范工程開工,這是國家電網公司首個氫能相關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配套項目,將集成氫能與電池混合儲能等多個國內首臺套成果,預計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氫儲能具有規模大、可跨季節儲能等優勢," 風光發電 + 氫儲能 " 一體化應用新模式被外界看好。華能集團總經理鄧建玲認為,電和氫的能源屬性有互補性,電難以儲存,而氫能在銜接可再生能源儲能和調節能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 雙碳 " 轉型,要 " 先立后破 "," 我們這樣一個大的能源系統轉型不可操之過急。"氫儲能的一大卡點,是制氫成本高昂。2021 年,國內綠氫成本約為 20 元 / 公斤,遠高于煤炭制氫的 7-8 元 / 公斤。
在未來的降本空間上,鄧建玲表示,作為新型產業,國內綠氫產業的培育實現了 " 從 0 到 1" 的過程,華能集團已在四川和吉林兩個綠色基地建成生產裝置。但如何實現 " 從 1 到 N",還需先通過規模化生產、集成應用場景、科技創新來降低成本。
在具體應用場景上,鄧建玲介紹,氫能儲能調峰是方式之一,另外,可以把綠氫應用到公共交通、燃料體系和化工應用場景中,與市場對接。
燃料電池可以說是目前氫能應用最先落地的一個領域。因為擁有大量的風光電,在綠電制氫方面有優勢,國家電投集團在氫燃料電池方面已走在前頭。2022 年北京冬奧會,幾百輛搭載國家電投 " 氫騰 " 燃料電池的氫能大巴穿梭在北京延慶和張家口崇禮的盤山路上,國家電投氫燃料電池完成了第一次華麗亮相。
截止目前,中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 9000 輛,居全球第三。國內制氫能力約 3300 萬噸 / 年,居全球第一。當然,亦有上海一家大型汽車企業的氫能業務負責人表示,行業行至深處逐漸發現,燃料電池產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上游的氫能產業發展,氫氣制取成為制約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的一個瓶頸。
此前,首份國家級氫能發展規劃剛剛正式出爐。3 月 23 日,國家發改委公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將氫能定位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和綠色能源轉型載體,并計劃在未來 15 年逐步建立完備的氫能產業體系。
《規劃》明確提出要 " 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拓展在儲能、發電、工業等領域應用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按照《規劃》部署,共同召開推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系列專題座談會,前期已組織召開加氫站建設管理運營和推進氫能在工業領域示范應用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