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有觀點認為,氫能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在于良好的氫能運輸。
一位發改委專家表示,“隨著氫能產業的爆發式發展,未來氫能必須要實現制氫、儲氫、運氫和用氫環節的循環與快速匹配。我國現在面臨的最主要挑戰并不是燃料電池,因為技術終將成熟;氫源問題也不大,目前經濟可行的氫源可以來自棄風、棄光、棄水,還有副產氫,我國氫能的發展現狀是制氫、加氫、用氫其實都是比較容易實現規模化發展的。但整個氫能產業的短板在于氫能儲運,降低儲運環節的成本也是推動氫能產業商業化的重要一環。”
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副院長王子緣表示,過去氫能產業鏈將關注點都放在了燃料電池、氫能車和加氫站上,要將氫能大規劃推廣時,才意識到氫能儲運的經濟性才是大問題。“目前只有20MPa長管拖車的運輸方式,綜合運輸效率只有1%。運輸成本很高,占加氫站綜合運營成本約三分之一。”
王子緣認為,現在氫能行業越來越意識到,氫能的儲運環節問題不解決,會嚴重影響氫燃料電池車的示范推廣,現在氫能行業已經開始重視氫能儲運環節。
為什么過去氫能運輸不受重視?
王子緣認為,“因為沒意識到儲運會是個卡脖子得問題,行業在發展中存在一個誤區,認為燃料電池技術做好了,產品做好了,車有了,加氫站也有了,產業就起來了。在氫能風口之下紛紛搶先布局車用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上下游基礎材料及核心部件,對氫能供應體系的構建不太關注。但由于政策要求,我國目前暫不允許在加氫站內直接制氫,因此儲運其實作為氫能供應的必經環節。”
此外還有一定的技術原因,上述發改委專家直言,對于我國氫能儲運來說,氫能的儲運需要像油罐車一樣,需要將氫氣供應到每個地區的加氫站,但是氫能本身的特性,我國技術尚在起步階段。“我國液氫儲運技術相對落后,缺少大容量、低蒸發率的液氫存儲設備的開發,僅有的一些研究,多聚焦在高壓氣態儲氫方面,與下游氫能源汽車發展與基礎配套設施發展進度完全不匹配。”
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氫能不僅易燃易爆,在高壓下還會發生氫脆反應,這些物理特性使得氫的儲運十分棘手,不過,不僅是技術原因,氫能儲運的經濟性也是限制其發展的一個原因,現在無論是氣態、液態及固態哪種方式,儲運的成本都很高。”
國家出手解決氫能儲運難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在《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答記者問環節,公開表示,近幾年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迅速,但從水平來看,跟國際先進水平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下一步將加強統籌謀劃,推進國內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王翔提出,“要穩步構建儲運體系。強調安全可控原則,支持開展多種儲運方式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構建高密度、輕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氫能儲運體系。在高壓氣態儲運方面,致力于提高儲運效率、降低儲運成本,有效提高商業化水平;在低溫液氫儲運方面,積極推動產業化發展;同時,探索固態、深冷高壓、有機液體等儲運方式應用,開展摻氫天然氣管道、純氫管道等試點示范。”
王子緣表示,現在國家對于氫能儲運問題十分關注,國家科技部對于多種新型儲運關鍵技術都很支持,此外央企也開始了對儲運的重點研發投入。“不僅如此,我國現在還有制氫加氫一體化、油氫合建站等綜合能源站建站模式也得到政府和行業重視。“這樣的一體化站,其實就是為了實現現場制氫加氫,減少了氫氣運輸環節得成本。氫能儲運難題終將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