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3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這也是我國首個氫能產業的中長期規劃。
眾所周知,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綠色出行理念被不斷普及,而在脫碳、零碳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新能源領域也得到了空前發展。在這當中,氫能又以其清潔低碳、熱值高、來源多樣、儲運靈活等特點,逐步走向大眾視野,被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

而縱觀當下,雖然市場潛力無窮,但我國氫能產業尚處培育階段,市場也亟待全方位的政策引導助力健康發展。業內普遍認為,《規劃》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定可再生能源制氫是主要發展方向,對于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氫能源汽車作為拉動氫能產業的重要抓手,也將大有可為。
《規劃》如何解讀?
《規劃》明確了氫的能源屬性,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氫能清潔低碳特點,推動交通、工業等用能終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同時,明確氫能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方向,是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
據了解,現階段,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其中,達到工業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噸,已初步掌握氫能制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和系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并在部分區域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范應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氫能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表示:“中國氫能產業面臨創新能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制度滯后等諸多挑戰,需加強頂層設計,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他指出,一些地方盲目跟風、同質化競爭、低水平建設的苗頭也有所顯現。基于此,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亟需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進一步提升氫能產業創新能力,不斷拓展市場應用新空間,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為此,《規劃》提出了氫能產業發展基本原則:一是積極推動技術、產品、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集中突破氫能產業技術瓶頸,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二是強化氫能全產業鏈重大風險的預防和管控;構建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氫體系,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嚴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氫。
三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探索氫能利用的商業化路徑;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引導產業規范發展。
四是統籌考慮氫能供應能力、產業基礎、市場空間和技術創新水平,積極有序開展氫能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示范,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擁而上。
王翔表示,《規劃》是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的N之一。統籌謀劃、整體布局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既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也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
氫能源汽車紅利將至
值得一提是,在全面加強氫能作為能源規范管理的同時,氫能源汽車也迎來了重大利好。
《規劃》要求,立足本地氫能供應能力、產業環境和市場空間等基礎條件,結合道路運輸行業發展特點,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客、貨汽車市場應用空間,逐步建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鋰電池純電動汽車的互補發展模式。

此外,在氫能產業發展各階段目標中,《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為1742輛和1556輛,同比增長74.2%和55.6%。截至2021年底,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為9000輛左右。
《規劃》的發布也意味著,2025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較將2021年增長近5倍。
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在對《規劃》解讀中表示,從燃料電池車輛、加氫站建設的目標看,可再生能源制氫量可以滿足燃料電池車輛使用;從品質上講,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純度很高,能夠滿足燃料電池對氫純度的高要求,可以避免加氫站、儲氫瓶和燃料電池受腐蝕或中毒等問題。

而目前來看,車企在氫燃料汽車領域也早有布局。
早在2020年,上汽集團便對外發布了行業首個“氫戰略”,宣布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氫燃料電池整車產品、捷氫科技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以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

而長城汽車則聚焦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以及相關核心部件的開發。根據此前規劃,2022年長城將推出燃料電池乘用車車型。除此之外,廣汽旗下Aion LX Fuel Cell、長安CS75氫燃料版、紅旗H5氫燃料電池版等車型也已亮相。
不僅如此,在2022年冬奧會上,作為汽車贊助商的豐田也提供了FCEV“第二代MIRAI”,以及專為大會開發的“柯斯達氫擎”兩款氫燃料電池車。豐田中國透露,冬奧會后將積極推進冬奧會賽事交通服務用車中的FCEV車型后續再利用,并希望以此為契機不斷推動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
而作為較早布局氫能的企業之一,現代汽車也在2021年正式發布了對氫能和氫能社會的未來愿景。在中國市場,現代汽車于2021年3月成立了集團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生產與銷售基地,未來集團旗下新一代氫燃料電池SUV車型NEXO將引入中國。
可以看出,在政策的推動以及企業的積極布局下,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氫能源汽車的帶動下,中國氫能聯盟預計,2020年至2025年間,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1萬億元,2026年至2035年產值達到5萬億元。